佳木斯,黑龙江省辖地级市,坐落在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位于祖国的最东端,成为祖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之称,是黑龙江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3.246万平方千米,共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郊区)、3个县级市(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市)、3个县(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96个乡镇(街道),962个行政村,279个社区,总人口221.3万。佳木斯市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最主要的聚居地,赫哲文化蜚声全国、源远流长。
佳木斯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北隔黑龙江、东隔乌苏里江分别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和比罗比詹市相望,对俄边境线长382公里,拥有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临时开放口岸,是我国对俄开放的重要前沿城市和对俄开放口岸最多的地区。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一岛两国的黑瞎子岛,构筑起我国向北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佳木斯市地处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沃野千里。粮食综合产能达到260亿斤,商品率高达90%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24年全市粮食实现“二十一连丰”,总产达到233.58亿斤,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巩固。
佳木斯市历史文化厚重,“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在这里形成与赓续,解放战争时期,合江省省会设在佳木斯。这里是一座充满北国风光的生态文明之城,更是一座开放包容的活力之城、潜力无限的创业之城。
区划沿革
1946年,将市郊纯农村部分村屯划归桦川县管辖。
1952年1月,将桦川县的耿家、模范、双合、四丰、中兴5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同年全市分设4个区。
1956年3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将原属桦川县的长发区的太平山、三家子村,黑通区的新华村和建国区的蒙古力、新民等5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56年夏,撤销市辖区,分设街道办事处。
1957年11月,将桦川县的黑通、西格木、永安、大来岗、裕太、兴华6个乡和四合山乡花园屯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58年1月15日,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佳木斯市长安区、三合区、和平区、郊区。
1959年3月,将桦川县的悦来、新城、星火3个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61年1月6日,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佳木斯市佳东区,以和平区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1961年3月8日,经佳木斯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佳木斯市郊区。
196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佳木斯市所属的建国、星火、拉拉街、苏家店、悦来、中伏、梨树、新城、西格木、永安、大赉岗11个公社(包括万宝农场)划归桦川县。
1968年,佳木斯市长安区、三合区、和平区、佳东区更名为向阳区、永红区、前进区、东风区。将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移交桦川县管辖。
1972年,经佳木斯市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佳木斯市郊区。
1978年12月,将桦川县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2年8月23日,经国务院(国函字184号)批准,将桦川县长发公社顺山堡生产大队,五七公社群林、群山、向阳生产大队,桦南县金沙公社斗沟子生产大队,依兰县愚公公社高峰生产大队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4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84)国函字178号)批准,撤销合江地区。将桦南、集贤、宝清、富锦、依兰、汤原、桦川、萝北、绥滨、饶河、同江、抚远、友谊共十三县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7年2月24日,经国务院(国函〔1987〕39号)批准,撤销同江县,设立同江市(县级),以原同江县的行政区域为同江市的行政区域。11月6日,经国务院(国函〔1987〕177号)批准,将佳木斯市的集贤县划归双鸭山市管辖。将佳木斯市的萝北、绥滨两县划归鹤岗市管辖。
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1988〕行批19号)批复同意撤销富锦县,设立富锦市(县级),以原富锦县的行政区域为富锦市的行政区域。
1991年2月2日,经国务院(国函〔1991〕4号)批准,将佳木斯市的依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将佳木斯市的宝清县、友谊县划归双鸭山市领导。
1993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行批〔1993〕137号)批复同意将佳木斯市的饶河县划归双鸭山市管辖。
2006年7月27日,经国务院(国函〔2006〕63号)批准,撤销佳木斯市永红区,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佳木斯市郊区和向阳区管辖。
2011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抚远县由黑龙江省直接管理。
2016年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民函〔2016〕14号)批复同意撤销抚远县,设立县级抚远市,以原抚远县的行政区域为抚远市的行政区域。
2017年11月26日,抚远市不再由黑龙江省直接管理。
2017年12月28日,富锦市撤城关街道办事处设富锦镇,郊区西格木撤乡建镇。
2018年5月10日,桦南县设立柳毛河镇,五道岗乡。
2018年7月2日,抚远市设立黑瞎子岛镇。
2019年5月10日,郊区沿江乡撤乡设镇。
2019年12月31日,佳木斯市城区设立17个街道。
2020年12月31日,郊区四丰乡撤乡设镇。
2020年12月31日,同江市设繁荣和兴华街道。
2021年7月7日,抚远市通江乡、海清乡撤乡设镇。
区划详情
佳木斯市共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分别是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郊区、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佳木斯市人民政府驻郊区长安西路8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南起北纬45°56′至48°28′,西起东经129°29′至135°5′。佳木斯市国境线总长382公里,北隔黑龙江、东隔乌苏里江分别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和犹太自治州相望。佳木斯市东邻双鸭山市,西依哈尔滨、伊春市,南接牡丹江、七台河、鸡西市,北邻鹤岗市。佳木斯是我国最东端的城市,是祖国大陆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誉为中国“东极之城”,全市总面积3.247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佳木斯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分为南部低山丘陵和北部沿江平原两个部分。南部低山丘陵分布较广,属于完达山山脉和张广才岭向北延伸的部分,一般海拔在250 ~350 米之间,个别山峰海拔在400 米以上。北部沿江平原属于三江平原的一部分,海拔一般为80 米左右,起伏很小,沼泽广布;由于地势平坦,土质较好,该区域种植业发展较快,大部分已垦为农田,是黑龙江省内主要的种植业基地之一。
【气候条件】佳木斯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极地冷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夏季温热多雨;春季风大,降水少;秋季气候凉爽。近半个世纪,气温稍升高,降水稍减少。年平均气温3℃。冬长夏短,无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左右,日照时数2525小时,有效积温2866.6℃。进入秋冬,热带气团减弱南移,极地大陆气团侵入,市区气压随之升高。到了春夏,极地大陆气团减退,热带气团北移,市区气压相应减低。气压场的变化,导致气团和风向的季节变化。
自然资源
佳木斯市资源富集、土地广袤,位于世界上三大黑土平原之一三江平原腹地。在这块黑土地上,黑土层厚度达到30cm,黑土质地粘重,存在季节性冻层,在土壤形成的最活跃时期,降水集中,土壤水分丰富,与全国其他类型土壤比较,黑土的水稳性团粒量较高,是结构性最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素有“谷物仓库”之称。
佳木斯域内耕地面积近3264万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林地总面积90.31万公顷,森林蓄积664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5.67%。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汤原县、桦南县境内,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抚远市、同江市、汤原县境内,人工林主要分在郊区、桦南县、桦川县、富锦市境内。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柞树、白桦、山杨、椴树、红松等。人工林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林下主要植被有蕨菜、黄花菜、五味子、刺五加、山葡萄等野菜和中草药等。坚果果实主要有野生榛子、山核桃、红松籽等。
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地势比较平坦。草原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抚远市、同江市、富锦市等平原一带。全市现有草原面积8.38万公顷。土壤自然条件较好,草原类型多为低地草甸类。
佳木斯还是中国风能资源的富集区,风力发电潜力巨大。共设有14个风力发电场,年生产总值约25亿千瓦时。
佳木斯市境内拥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共有江河湖库315条(座、个)。省级河流6条,分别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汤旺河、倭肯河和挠力河。佳木斯境内主要河流境内河道总长度2070km,其中松花江305km,黑龙江240km,乌苏里江148.4km。佳木斯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1.5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6.1亿m3,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14亿m3。
佳木斯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林区内现有野生植物900多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松、水曲柳、黄檗、紫椴4种。
全市有野生动物33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东北虎、紫貂、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黑熊、棕熊、黄喉貂、水獭、猞猁,及市区内常见的:鸮形目(猫头鹰)、燕隼、红隼等。 有冷水鱼类9目16科72种,盛产鲑鱼、鲟鱼、鳇鱼等名贵鱼种。
佳木斯市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38余种,已开发利用16种,其中黄金、煤炭、天然气、矿泉水、水泥用大理岩、铁、钴等矿种是优势矿种,水泥用大理岩的探明储量近亿吨,居全省前列,佳木斯市石墨、地热、白云岩、瓷石、石英砂、饰面石材是潜在的优势矿种。
202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221.3万人,比上年减少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1.7%。全市人口中,出生人口7030人,比上年增加607人;死亡14786人,比上年减少2854人。
202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
||
指 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全市户籍总人口 |
221.3 |
100.0 |
其中:城镇 |
114.5 |
51.7 |
乡村 |
106.8 |
48.3 |
其中:男性 |
110.9 |
50.1 |
女性 |
110.5 |
49.9 |
其中:0-17岁(含不满18周岁) |
23.1 |
10.4 |
18-34岁(含不满35周岁 |
36.5 |
16.5 |
35-59岁(含不满60周岁) |
98.0 |
44.3 |
60周岁以上 |
63.7 |
28.8 |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6.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4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4.6亿元,增长5.6%。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4:9.5:50.1。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0%,一至二季度比上年增长4.5%,一至三季度比上年增长3.6%,一至四季度比上年增长4.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本级)37871.0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本级)24900.0元,比上年增长6.6%。
2024年全市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指 标 |
价格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0.6 |
食品烟酒 |
-1.2 |
衣着 |
1.5 |
居住 |
0.1 |
生活用品和服务 |
1.7 |
交通和通信 |
-0.2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2.5 |
医疗保健 |
2.5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3.8 |
2024年全年实现新增就业人员28153人,比上年增加554人,增长2.0%,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199人,比上年减少2063人,下降9.2%。全市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10507人。开展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人数1.6万人次。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6%。
第一产业
2024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7.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
2024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31.0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21.1万亩,减少14.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918.6万亩,增加50.3万亩;大豆种植面积789.5万亩,减少34.7万亩。
2024年全年粮食产量233.6亿斤,比上年增产5.0亿斤。其中,水稻产量124.3亿斤,减产0.2亿斤;玉米产量87.3亿斤,增产5.7亿斤;大豆产量21.9亿斤,减产0.6亿斤。
2024年全市粮食生产情况 |
|||
项 目 |
种植面积(万亩) |
产量(亿斤) |
产量增幅(%) |
粮食作物 |
2931.0 |
233.6 |
2.2 |
其中:水稻 |
1221.1 |
124.3 |
-0.2 |
玉米 |
918.6 |
87.3 |
7.0 |
大豆 |
789.5 |
21.9 |
-2.7 |
第二产业
工业:
2024年全年工业增加值为76.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66.1亿元,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六大主导行业增速呈现“四升二降”态势,医药、建材、食品、能源等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51.7%、27.6%、11.1%、5.2%,装备制造、石化等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下降7.9%、11.4%。
建筑业:
2024年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7.4%。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190户。
第三产业
202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0.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下降1.2%,餐饮收入额增长3.8%。
市场消费:
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情况看,民生类商品零售小幅增长,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比上年分别增长0.7%、5.9%、7.7%;能源类商品零售快速增长,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分别增长24.2%、8.4%;汽车类商品零售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汽车类比上年增长9.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6.4%。
对外经济:
2024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97.0亿元,比上年下降23.1%。其中出口额为55.9亿元,增长60.7%;进口额为41.1亿元,下降55.0%。
交通运输:
2024年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4759.2万人次,其中,铁路578.3万人次,公路(含公交)4054.5万人次,水路16.0万人次,航空110.4万人次。全年实现航空飞行8440架次。
邮政电信:
2024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实现电信业务总量15.0亿元,其中中国电信2.5亿元、中国联通4.4亿元、中国移动8.1亿元;移动电话用户259.0万户,其中中国电信43.7万户、中国联通70.4万户、中国移动144.9万户。互联网用户87.8万户,其中中国电信19.1万户、中国联通31.4万户、中国移动37.3万户。
存贷款:
2024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住户存款2271.4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90.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住户贷款498.0亿元,增长12.4%;短期贷款233.1亿元,增长26.7%。
全年保险保费收入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保险保费支出34.0亿元,比上年增长9.2%。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4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17124人(不含成人教育及国际学生),其中:博士生40人,硕士研究生1099人,本科生8804人,大专生7181人;在校生53705人,其中:博士生180人,硕士研究生3170人,本科生30500人,大专生19855人;毕业生17870人,其中:博士生18人,硕士研究生884人,本科生7364人,大专生9604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3028人,在校生8997人,毕业生6972人;成人专科招生269人,在校生382人,毕业生377人。中等职业学校(市管)14所,招生4128人,在校生11824人,毕业生4913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招生91人,在校生751人,毕业生94人。普通中学127所,招生29380人,在校生88648人,毕业生32365人。小学92所,招生10694人,在校生75975人,毕业生15577人。幼儿园315所,招收幼儿6564人,在园幼儿22696人,离园幼儿10690人。
教育事业
2024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17124人(不含成人教育及国际学生),其中:博士生40人,硕士研究生1099人,本科生8804人,大专生7181人;在校生53705人,其中:博士生180人,硕士研究生3170人,本科生30500人,大专生19855人;毕业生17870人,其中:博士生18人,硕士研究生884人,本科生7364人,大专生9604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3028人,在校生8997人,毕业生6972人;成人专科招生269人,在校生382人,毕业生377人。中等职业学校(市管)14所,招生4128人,在校生11824人,毕业生4913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招生91人,在校生751人,毕业生94人。普通中学127所,招生29380人,在校生88648人,毕业生32365人。小学92所,招生10694人,在校生75975人,毕业生15577人。幼儿园315所,招收幼儿6564人,在园幼儿22696人,离园幼儿10690人。
文化事业
全市有图书馆7个,总流通1333131人次。博物馆11个,群众艺术馆11个,乡镇文化站7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5项。有线电视实际用户9.3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9.3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0%。 全年游客人数3133.5万人次,旅游收入118.1亿元。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37家,其中,4A级10家、3A级27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省级旅游重点村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SSS级雪场1家。旅行社89家,星级饭店5家。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05个,其中:市区711个,各县(市)1394个。医院103个,其中:三级医院11个,二级医院25个,一级医院39个,其他2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6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个、乡镇卫生院92个、门诊部及诊所788个、村卫生室103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三级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其中三级防治院1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6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9213张,在岗职工2491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808人(其中执业医师7355人,注册护士8722人)医护比1:1.19 , 药师(士)791人,技师(士)1175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在全市安装全民健身器材48套,价值342.5万元,民生实事完成率100%。全年全市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取得102金、87银、121铜的优异成绩。其中,国际级1银3铜,国家级19金、9银、19铜,省级83金、77银、99铜。向国省输送运动员12名(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1名,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3名、田径队4名、摔跤队2名、跆拳道队1名、省体校1名)。11月底前完成后备人才储备800人(夏季项目580人,冬季项目220人)。完成首次注册和重新注册运动员800人,其中首次注册600人,重新注册200人。注重专项运动成绩提升,新授予国家一级运动员30人,二级运动员63人。市县两级累计举办体育赛事活动180余项次,通过赛事叠加旅游、展会、美食等要素,拉动消费8000余万元。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67亿元,同比增长7.41%,创历史新高。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0.8万人,享受养老保险金待遇人数26.8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为29649.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档期收缴额为117252万元,拨付额为312714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为432273人,离退休人数为32608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2042人,享受失业待遇人数为1913人。
交通运输
佳木斯是黑龙江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交通便捷、接驳南北、通达江海。佳木斯市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犹太自治州一江之隔,具有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地缘和资源优势。拥有5个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和2个国际空港,陆海空交通发达,对俄贸易十分便利。
市内交通:市区内建有内环、中环、外环路及长安、中山、杏林等78条主次干道。市区的长安、中山、安庆、西林、光复路、解放、胜利、学府、通江、通园10座立交桥和松花江公路大桥形成了立体交叉的交通网络。
铁路: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境内有绥佳铁路、佳鹤铁路、图佳铁路、佳富铁路、前抚铁路五条铁路干线通往全国各地。哈佳高铁、牡佳高铁与哈齐高铁、哈牡高铁、绥佳铁路、佳富铁路、图佳铁路,以及在建的佳鹤高铁,共同构建以哈尔滨一至两小时经济圈,对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届时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通车,将形成年过货能力2100万吨的中俄、中欧合作新通道。
公路:佳木斯市公路交通以哈同、建黑、鹤大高速为主骨架,以5条国道(G1011、G102、G201、G221、G331)和7条省道(S307、S514、S513、S205、S306、S203、S308)为辅助,以1336条农村公路为补充,与铁路、民航、水运相呼应,安全通畅的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
航空:东郊国际机场、抚远东极机场、建三江湿地机场通达13个城市,佳木斯市成为全省拥有机场数最多的地级市。航道里程735公里、千吨级泊位36个,年吞吐旅客1100万人次、货物4700万吨。
水运:佳木斯市共有佳木斯、同江、富锦、抚远四个水运口岸,水运国际船舶运输主要依托松花江和黑龙江两大水系,上行可达省会城市哈尔滨,下行可直航俄罗斯的下列宁斯阔耶、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等开放港口,特别是1992年中俄两国达成了开放阿穆尔河上的共青城至出海口通道协议后,中方船舶还可由俄尼古拉耶夫期克(庙街)出海,通过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开展国际江海联运业务,被称之为“东方的水上丝绸之路”。
2024年,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6506.6万吨,其中,铁路1404.4万吨,公路(含公交)4847.0万吨,水路255.0万吨,航空0.2万吨。全市拥有客车319台,营运货车14495台,挂车4714台。危险品运输车辆1607台,其中挂车543台。
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4759.2万人次,其中,铁路578.3万人次,公路(含公交)4054.5万人次,水路16.0万人次,航空110.4万人次。全年实现航空飞行8440架次。
城市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第132名。
2006年10月16日,入选CCTV2006年度中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
2008年,三江平原入选中国“十大新天府”称号。
2013年,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住建厅专家组“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工作。
2016至2021年,连续六年获得“中国最安全城市”殊荣。
2016年5月,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确定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
1991至2020年,佳木斯市连续九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2年4月28日,国务院发布批复同意建设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025年4月,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